云南罗平八化教育新模式破解农村就学难
云南省罗平县自2011年以来实施办学条件标准化、常规管理绩效化、德育工作实效化、质量管理全面化、教学手段信息化、三名(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工程过程化、校园环境人文化、安全管理精细化“八化”建设,有效破解农村孩子就学难。
2013年6月8日,云南省副省长高峰在云南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工作简报《罗平县以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为契机全面实施“八化”建设,加快推进教育发展》上批示:“罗平县在中小学开展‘八化’建设非常好,省教育厅应好好总结,适时推广”。
2014年11月26日至28日,云南省学校德育调研座谈会在罗平县举行,云南省教育厅、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宣传部、云南农业大学附属中学、云南省教育科学院、云南省旅游职业学院相关领导,各州市教育局副局长,部分中小学领导60余人参加学校德育调研座谈会,重点推广曲靖市罗平县“八化”建设和学校德育工作经验。
办学条件标准化
2011年,罗平县以国家、省、市有关办学条件标准化的规定和要求为依据,结合实际,从规划分区、占地面积、校舍条件、设备设施、师资配备等方面对办学条件标准化提出了具体要求,本着“宜并则并,需增则增”和“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以“建一校成一校,建一校得一片”思路,制定标准,统筹资源,强化措施,全面推进以“八化”建设为抓手的现代教育学校建设,开启了全县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新征程。
规划长期保留学校140所,其中高中4所,初中22所,小学114所,优化了校点布局。依据《云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以“建一校成一校,建一校得一片”思路,实施 “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等专项建设工程,学校办学条件的基础不断夯实。2011年以来,共投入资金7.6亿元,新建校舍46万平方米,排除D级危房29万平方米,新增校舍面积27万平方米。合理布局城区学校,不断加大城区学校的新建和改扩建力度。对罗平职业技术学校进行了整体搬迁,新建罗平县九龙小学,今年正在城区新建1所小学和1所幼儿园,有效解决进城务工、农转城子女就学问题及城区大班额问题。
2011年11月,罗平县从城区、农村、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及其初中、小学等不同类型选取6所学校开展“八化”建设。2012年9月在严格标准评估验收后,精心打造,组织召开“八化”建设现场会,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学校“八化”建设,到目前,已经评估验收命名表彰“八化”建设学校43所。2014年启动建成整乡推进“八化”建设乡(镇、街道)1个。
常规管理绩效化
罗平县坚持内涵发展,从学校组织管理、行政管理、依法办学、财务财产、管理机制、办学环境、办学特色等方面着手,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水平,突出办学特色。
把竞争机制引入到学校管理中,推行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实施教职工全员聘用制、规范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制度……立体化的改革思路,促进了按劳取酬、优质优酬和考核体系的确立,从而彻底打破了平均主义,打破了“铁饭碗”定律。绩效管理这一策略,有效切入了罗平县资源的重新配置,优化了教师的输出结构,促进了城乡教师的有序交流,提升了各级各类学校内涵发展,营造了教师队伍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教师教书育人的热情,全县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赢得了全面提速。
德育工作实效化
口杯牙刷一条线、牙膏香皂一条线、脸盆一条线、毛巾一条线、鞋子一条线、被子一条线、枕头一条线……
罗平县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效是关键。积极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载体,拓展德育内容,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出台了《罗平县中小学德育团队实施方案》、《罗平县“双百”活动实施方案》和《罗平县中小学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新理念、新方法、新途径,增强了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各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咨询室,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以提高;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了德育常规优质化,德育活动丰富化,德育时效显性化的新局面,全县德育工作水平全面提升。
近年来,罗平县学生参加上级比赛获国家、省、市表彰1560人次。2012年,罗平县教育局被省教育厅表彰为“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质量管理全面化
罗平县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创新教学管理为基础,以深化新课程改革为突破,以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以加强教学过程质量管理为保证,着力推进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从教学思想、教学组织、教学制度、教学常规、教研常规、教学效益、教学评价、教学资源、教学改革等方面着手,规范教学管理,尤其突出音体美及实践活动课程开设和质量管理,全面提高育人质量。
深入推进有目标、有精讲、有互动、有训练“四有”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成立了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中心,实行片区监测,加强督导检查和诊断评价,把监测结果作为全县教育决策和改进教学管理的参考数据,促进全县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2014年,罗平县在片区教研、片区监测的基础上,推进的融片区教研、片区监测、片区资源共享、片区捆绑考核为一体的学区建设,彻底扭转了教师的教学思想,推动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改革,增加了课堂的教学手段,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2014年10月23日,在曲靖市人民政府召开的曲靖市2014年高中教学工作会议上,罗平县教育局、罗平一中、罗平二中和罗平三中均被评为先进集体,受到表彰奖励,是全市各县(市、区)县教育局和全县所有普通高中全部获奖的唯一县。
罗平县通过“八化”建设,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学生能力全面提高,2011年以来全县学生参加上级比赛获国家、省、市表彰1560人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整体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迅速提升。
教学手段信息化
罗平县围绕建成天地一体化、应用普及化和资源共享化的教育信息化网络运用平台,构建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现代化。从基础设施、组织管理、制度建设、数字化资源、教师培训、技术应用等方面着手,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促进教育资源均等化。
截止目前,罗平县共争取中央和省级配套资金10569.32万元,全县中学音体美及图书覆盖率为100%,小学为97.2%,全县中小学拥有3121台计算机,1915套多媒体电子白板;2013年,罗平县城3所高级中学、3所初级中学和1所县直小学分别与成都七中、实验小学联办网上直播班,通过“高中全日制远程直播教学”和“初中全日制远程录播教学”和“小学全日制远程植入式教学”三种教学模式,引入其优质资源。全县所有学校已实现“校校通”和“班班通”。其中,599个点还可以进行视频互动交流。
2014年底,罗平教育基础数据库及县、校、班三级教育资源中心即将建成,全县所有中小学都能通过骨干网实现资源共享,全县教育部门的政务系统、视频会议及数据处理都将化零为整。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到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的运用,罗平县教学手段随着时代变迁和科技进步实现了新的飞跃。
“三名”工程过程化
2013年,罗平县王贵林和罗宏盈两名教师被评为省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分别在罗雄一中、九龙小学建立省级名师工作室,并在全市范围每个工作室遴选10骨干教师作为成员,每个成员带10个学员,按1带10,10带100的模式,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引领带动作用。
“办学条件是基础,队伍素质是核心,管理机制是保障。一流的教育不单是高楼大厦,也不仅只是标准化的现代设备,还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正所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没有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教育均衡发展就是空谈。从确立目标、选拔培养、思想政治、待遇落实、培训提升、辐射示范、考核管理等方面着手,开展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工程评选活动,注重培训培养,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能够满足和适应罗平现代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罗平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敖仕东说。
敖仕东表示,教育均衡关键是师资的均衡,对于教育内部特别是各教育板块学校来说,整合师资力量,开展教育教学合作,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相对均衡是板块教育实施过程中的主要内容。
2011年,罗平县从确立目标、选拔培养、思想政治、待遇落实、培训提升、辐射示范、考核管理等方面着手,在全县实施培养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和在学校内实施培养名教师、首席教师、骨干教师的“三名”工程。通过组织“师德宣讲团”、组建“名师工作室”、举办校长论坛等活动,培养了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良、能“示范一方、辐射全县”的名校长、名班主任和名教师队伍。同时,有计划地完成各项培训课题任务,加快了教育“走出去、引进来”步伐,先后组织小学、初中、高中学校中层领导和骨干教师、“三名教师”到北师大、华东师大、北京实验二小、北京十四中、云南师大附小等省内外知名学校观摩学习、跟班培训,拓展视野,用先进的理念武装教师的头脑,推动了全县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
2011年以来,全县共评选出名校长39人、名班主任99人、名教师136人。旧屋基乡教师吴应珍还荣获“全国各族青年团结进步杰出奖”和“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校园环境人文化
罗平县着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实施环境改造工程,努力构建人文校园,彰显文化环境的人文性、教育性功能。环境建设力求系统、形象,谋求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之功。从规划布局、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校园环境等方面着手建设书香校园。
走进“八化”建设学校,校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墙一壁,都充满了丰富的文化元素,发挥出了无声的育人作用。
在九龙小学,花坛、绿树错落有致,相映成趣,别具匠心的文化长廊和与绿地浑然一体,其间还点缀着温馨的文明标语。刻在主教学楼前的文化展示长廊上的一篇篇经典铭文和一句句名言警句,在无声中引导着孩子们求知的欲望。
在马街镇扯土明德小学、钟山乡中心完小、腊山一中,校园里移步换景的文化长廊、不同主题的宣传栏、励志修德的名言警句,各种人性化的教学设施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既励志又怡情。
在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建设中,罗平县高度重视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以彰显学校文化环境的人文性、教育性功能。
在规划布局中,罗平县以净化、亮化、硬化、整齐化、绿化、美化、人文化、花园、学园、乐园“七化三园”为建设目标,以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校园环境等内容为主导,把校园文化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
安全管理精细化
罗平县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学校安全工作方针,在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上下功夫,认真履行安全监管职责。从组织管理、宣传教育、责任制度、综合治理、应急处理、安保建设、活动开展等学校安全工作的各个环节着手,构建以“责任分解落实、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管理制度健全、督查整改到位、责任追究及时”为内容的学校安全管理五大体系,建设平安和谐校园。
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责任重于泰山、细节决定成败的观念,深入推行了无缝化、精细化管理模式。从组织管理、宣传教育、责任制度、综合治理、应急处理、安保建设、活动开展等学校安全工作的各个环节着手,构建以“责任分解落实、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管理制度健全、督查整改到位、责任追究及时”为内容的学校安全管理五大体系,建设平安和谐校园。建立了由乡镇人民政府、公安派出所、学校及学校安全保卫人员组成的“四位一体”的校园及周边治安联防共管工作机制。全县129所中小学及幼儿园安装了校园监控设备,确保了校园安全无死角、无漏洞,形成了有效的安全监控模式。
一系列的安全管理体系和管控运行机制,使学校安全教育和管理步入了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轨道,形成了校内校外保安全、多方协调保稳定的良好格局。几年来,全县学校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实现了全县教育平安和谐的总体目标。
求变创新,换来桃李飘香;务实新举,化得满园春色。截止目前,罗平县已经评估验收命名表彰“八化”建设学校43所,启动并建成整乡推进“八化”建设乡1个。罗平县初步形成的以“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和“均衡、协调、优质、高效”为特征的现代教育学校建设模式,在全省同类地区开创了新河。2013年,罗平县被省政府评为“云南省教育工作先进县”,成为全省129个县(市、区)中获此殊荣的5个县之一。
上一个:下一个: